人才队伍
-
王健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系统医学研究院院长/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所长,中法新发病原体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第二十三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等多项荣誉。 -
金奇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先后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联邦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过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卫健委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结核病研究中心主任等;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国家“863计划”基因操作与蛋白质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973计划”传染病专题专家组组长、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结核病领域专家组组长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国防痨协会标准化专业分会主任委员等。 -
舒跃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长期聚焦流感防控研究,在新病毒发现、检测试剂研发及感染致病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主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和通讯(含共同)作者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篇,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建立了全球最大流感监测网络;实现了我国基层疾控中心和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控能力零的突破;推动国家流感中心成为继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第5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使中国成为全球流感防控领导者。
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流感控制联盟主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何玉先
北京协和医学院 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 主任、研究员 -
刘海鹰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课题组组长。全国结核病防治综合质量控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基础专业分会常委?!吨谢岷撕秃粑又尽泛汀督岷擞敕尾考膊≡又尽繁辔?。 -
任丽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道疾病病原组重点实验室(培育)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分中心主任。
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2021年度中组部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以第一和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在Lancet、JAMA、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Emerg Infect Dis、mSystems、和Clin Microbiol Infect等SCI收录杂志发表50余篇,被多部国际指南、专利和政策文件参引。是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安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病毒学报》、《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
雷晓波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呼吸道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主持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Nat Commun、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Cell Rep、PLoS Pathog、J Biol Chem、J Virol、Natl Sci Rev和FASEB J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4篇。入选2020年Springer Nature中国学者年度高影响力研究,2022年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目前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青年小组委员。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准聘副教授?;裎浜捍笱а垦唬獯罄矢叩妊芯垦г翰┦垦?;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基因中心做博士后。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独立课题组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 -
杨威
“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准聘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国家卫健委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PI,病原体感染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I。曾任北京市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基础专委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医学遗传学博士学位,美国匹兹堡大学传染病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病毒学。发现了HCV辅助受体Occludin、研发了高效广谱的SARS-CoV-2中和抗体、深入阐明了HCV和ZIKV等多种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建立了多维度抗病毒药物研究平台等。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作为通讯作者(含第一作者)在《Hepatology》、《Sci Adv》、《Nat Commun》、《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Cancer Res》、《J Cell Biol》、《J Virol》等本领域高水平专业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超10项专利获授权;完成新冠病毒纳米抗体成果转化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国自然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 -
崔胜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病毒复制机制及基于结构的药物、疫苗设计。
主持或承担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以及瑞士国家科学基金和ICGEB-CRP等国际项目;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NA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Cell Reports, 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和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0余篇?;竦梅⒚髯ɡ谌?项。 -
郭斐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相关研究,包括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宿主限制因子抑制病毒复制及病毒拮抗因素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靶点和病毒载体疫苗及佐剂的研发等。
主持承担了国家“863”、“973”、“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Science signaling、PLOS genetics、PLOS Pathogens、JVI、JBC、Mol Ther Nucleic Acids.等等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专利申请及授权多项。 -
高磊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长聘副教授,课题组长。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重点探索适宜中国结核病高负担国情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预防干预新技术和新方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协和新星等。国家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潜伏感染防治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标准化专业分会秘书长、第一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防痨杂志、BMC Infectious Diseases、PLOS Global Public Health、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学术期刊编委。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Infect Diseases,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裰谢し酪窖Щ峥蒲Ъ际跻坏冉薄⒅泄鲤煨峥蒲Ъ际跻坏冉?、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高等学??蒲а芯坑判愠晒弊匀豢蒲Ю喽冉?、中国医学科学院“杰出贡献奖”、中国医学科学院-法国梅里埃研究院“青年科学家奖”等。 -
孙义成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国家卫健委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PI。担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的associate editor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病原细菌耐药致病机制。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ell Host & Microbe》、《PNAS》、《Science Advances》、《eLife》和《mBio》等杂志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 -
钱朝晖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学会-生物安全分会委员。荣获2020年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和第一届协和医学院-光彩协和人提名奖。 -
李武平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原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医学免疫学硕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博士,美国北卡来罗那大学基因治疗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慢病、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和病毒载体的定向进化研究。博士后期间,首次使用DNA shuffling的方法进行AAV的定向进化研究。近二十年来,通过AAV衣壳蛋白的定向进化和理性化设计,筛选靶向人肝脏、肿瘤细胞、突破血脑屏障、逃逸人AAV中和抗体和降低免疫副反应的AAV的基因治疗载体;使用AAV介导的中和抗体和小干扰RNA治疗持续性病毒感染,包括HIV、H7N9和HBV。建立了HBV持续性感染及肝脏纤维化小鼠模型,并在其上筛选和评估抗病毒、抗肝脏纤维化药物,同时利用组学工具阐明HBV持续性感染和肝脏纤维化的致病机制。先后从事了肝豆状核变性、老年黄斑变性的基因治疗制品的研究。研发了基于悬浮293细胞培养的AAV CMC体系。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Molecular Therapy》、《BMC Genomics》、《Virology》、《transfusion》和《th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Medicine》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
杨剑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在国内从事微生物基因组学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通过大数据整合与挖掘、设计通用分类方案、开发在线识别系统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等,成功建立国际上最大的病原细菌毒力因子数据平台,并揭示了细胞外可伸缩注射系统和毒素复合体等多种毒力因子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探索推动了相关病原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同时,面向新发传染病防控重大需求,在国际上最早探索基于宏基因组的病原体高通量筛查数据挖掘新方法,并建立了全球首个重要疫源生物相关病毒数据平台,参与近年来的多次重大疫情相关病原体鉴定和数据分析,为我国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提升贡献了力量。200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6年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三)。曾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第一或通信作者(含并列)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ure Microbiology、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Bioinformatic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累计被同行引用超过四千次,H指数20。其中三篇论文位列ESI高被引论文,并有一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